close

second2011-012  

 

 

如欲引用本文,請注明文章來源:三國小宇宙

 

前言

  夢得最近開始對戰國時期的人物感到興趣了,今回所要介紹的人,乃戰國後期人。此人出生低微,原只是個舍人,〈相當於今日的生活秘書〉,沒有任何人身可依的關係。

  但此人最後卻一躍成為趙國的相國,他的事蹟,對於戰國時代眾多到處謀職的門客來說,無疑具有極大的號召作用。

  他,便是夢得今回所要介紹的名相,藺相如。

進退兩難

    話說戰國時期,當時的趙王在無意間得到了一塊名貴的寶玉「和氏璧」。而這件事情卻讓秦王知道了,於是秦王就寫了封信對趙王說,自己願意用十五座城池來換「和氏璧」。

  而趙惠文王得到信後,一下子拿不定主意,十分為難,於是就把大將軍廉頗和其他許多大臣召來,商量對策。

  在群臣一番商量之下均認為,如果把和氏壁送給秦國,恐怕秦國不會真用十五座城來交換,趙國會白白地受到欺騙。但如果不給,秦強趙弱,又怕秦國出兵攻打趙國。眾人們為此而感到左右為難,想派個使者到秦國去交涉,又找不到合適的人選。

  正在此時,宦官頭目繆賢走出來說道:「我有個家臣,叫藺相如,此人智勇雙全,不如派他到秦國去,如何?」

一番分析

  藺相如(前329年—前259年),戰國時趙國上卿,今山西柳林孟門人,一說山西古縣藺子坪人,趙國宦官頭目繆賢的舍人。

  趙王一臉遲疑地問道:「你怎麼知道他可以出使秦國呢?」

  繆賢答道:「我以前曾經冒犯了大王,怕您治罪,打算偷偷逃到燕國去。但當藺相如知道後,便勸阻我說:「你怎麼知道燕王會接納你呢?」我告訴他說:「我曾經跟隨大王在邊境上與燕王相會。當時燕王曾私下握住我的手錶示願意和我交個朋友。因此,我決定到燕國去投靠燕王。」

  可藺相如聽了卻道:「趙強燕弱,而你又是趙王的寵臣,燕王才願意和你交朋友。現在你得罪了趙王,如果逃到燕國去,燕王害怕趙國,決不敢收留你,只會把你捆綁起來送回趙國。到那時,你的性命就難保了。現在你不如脫掉衣服,赤身伏在腰斬人的斧子上,親自去大王面前認罪請求處罰,大王寬厚仁慈,或許能得到大王的寬恕,」

  於是我聽後照著做了,大王您果然寬恕了我。因此我認為藺相如能夠出使秦國並圓滿完成任務。」

曉以利害

  於是趙王便派人把藺相如召來,問道:「現在秦王要用十五座城邑來換和氏壁,可以答應嗎?」

  藺相如答道:「秦強趙弱,我們不能不答應。」

  趙王又問道:「要是秦王得了壁,卻不肯把城交給趙國,又該怎麼辦呢?」

  藺相如沉思道:「確實如此,但秦國用十五座城來換和氏壁 ,如果趙國不答應,那就是我們理虧,秦國也正好有藉口攻打趙國;要是趙國把壁送到秦國,而秦國不肯把城交給趙國,那麼就是秦國理虧。比較一下,我認為最好是答應秦國,把壁送去,讓秦國負不講道理的責任。」

  他頓了一會,續道:「我想大王現在可能沒有適當的人選吧,我倒願意出使秦國,假如秦國真的把城邑交給趙國,我就把寶玉留在秦國;如果秦國不交城邑,我一定把寶玉完完整整地帶回來。」

  於是,趙惠文王便任命藺相如做使臣,帶著和氏壁西使秦國。

暗思計策

  藺相如到了秦國,秦王在王宮裡接見了他。藺相如雙手將「和氏璧」獻給秦王。秦王接過來左看右看,非常喜愛。他看完了,又傳給大臣們一個一個地看,然後又交給后宮的妃子們去看。

  藺相如一個人站在旁邊,等了很久,也不見秦王提起割讓十五座城的事情,他便知道秦王根本沒有用十五座城池換取寶玉的誠意。可是寶玉已經到了秦王手裡,怎麼才能拿回來呢?他想來想去,想出了一個計策。

  只見藺相如驟然地走上前去,對秦王說道:「大王,這塊和氏璧雖然看著挺好,可是有一點小瑕疵,讓我指給大王看」

  秦王一聽「和氏璧」有瑕疵,趕緊叫人把寶玉從后宮拿來交給藺相如,讓他指出來。

欲毀寶玉

  當藺相如拿到「和氏璧」後,便往後退了幾步,便身體靠在柱子上,理直氣壯地對秦王喝道:「當初大王差人送信給趙王,說情願拿十五座城來換趙國的「和氏璧」。趙國大臣均說千萬別相信秦國騙人的話,但我可不這麼想,我說老百姓還講信義吶,何況秦國的大王哩!

  趙王聽了我的勸告,這才派我把「和氏璧」送來。沒想到方才大王把寶玉接了過去,隨便交給下面的人傳看,卻不提起換十五座城的事情來。這樣看來,大王確實沒有用城換璧的誠心。現在寶玉在我的手裡,如果大王硬要逼迫我,我情願把自己的腦袋和這塊寶玉一塊兒撞碎在這根柱子上!」

  語畢藺相如便舉起手中的「和氏璧」,面對柱子,就要摔了過去。

    秦王本來想叫武士去搶,可是又怕藺相如真的把寶玉撞碎,連忙向藺相如賠不是,急道:「大夫不要著急,我說的話怎麼能不算數哩!」說著叫人把地圖拿來,假惺惺地指著地圖說:「從這兒到那兒,一共十五座城,都劃給趙國。」

  藺相如心想,秦王常常會耍鬼把戲,可別再上他的當!他就跟秦王說:「這塊'和氏璧'是天下有名的寶貝。趙王送它到秦國來的時候,齋戒了五天,還在朝廷上舉行了隆重的贈送寶玉的儀式。現在大王要接受這塊寶玉,也應該齋戒五天,在朝廷上舉行接受寶玉的儀式,我這才能把寶玉獻上。」秦王本不想這樣做,但見藺相如態度堅決,只得說:「好!就這麼辦吧!」說完,他就派人送藺相如到旅店去休息。

完璧歸趙

  藺相如拿著那塊寶玉到了公館裡。叫一個手下人打扮成一個買賣人的樣兒,把那塊寶玉包著,藏在身上,偷偷地從小道跑回到趙國去了。至於秦王會把他怎麼樣,他則是一點也沒有考慮在內。

  後來秦王發覺這件事,後悔已經來不及了,想發兵攻打趙國吧,趙國在軍事上作了準備,恐怕打不贏。最後,秦王見藺相如機智勇敢,是位難得的人才,也沒有為難他,便放他回到趙國去了。「完璧歸趙」這句成語便是由此而來。

澠池之會

  公元前282年,秦國派大將白起攻取了趙國的兩塊地方。第二年,秦國又派兵攻占了趙國的石城;又過了一年,再向趙國進攻,兩國交戰,趙國損失了兩萬多軍隊,但秦軍的攻勢也被遏止了。

  公元前279年,秦昭王想和趙國講和,以便集中力量攻擊楚國,於是派使者到趙國,約趙王在西河外的澠池見面,互修友好。趙王害怕秦王耍陰招,想不去,大將軍廉頗和上大夫藺相如商議,認為趙王推辭不去不好。

  就勸趙王去:「秦王約您會議,如果大王不去,那就顯得趙國力小而膽怯了,還是去好。」

  於是趙王便聽從了廉頗、藺相如二人的建議,藺相如也隨著趙王一起去了。

  而當廉頗帶領大軍把趙王送到邊境,在臨分手之際。對趙王說道:「這次大王去澠池,路上來回的行程,加上會見的時間,估計前後不會超過三十天。為了防止意外,要是過了這個日期大王還未回來,請允許我們立太子為王,以斷絕秦國扣留大王要挾趙國的念頭。」

  趙王同意了。廉頗還在邊境上佈置了大量的軍隊,防備秦國的進攻。

還以顏色

  到了澠池,見到秦王,雙方行過禮,便在筵席上敘談,酒到中巡,秦王對趙王說道:「我聽說你喜歡彈瑟,我這裡有瑟,就請你彈一支曲子助助興吧!」

  趙王不敢推辭,只好彈了一曲。這時,秦國的御史走了過來,在簡上寫著:某年某月某日,秦王和趙王在澠池宴會,秦王命趙王彈瑟。

  藺相如見此不悅,上前對秦王說道:「趙王聽說秦王擅長擊缶,我這裡有個缶,請你敲敲缶讓大家高興高興。」

  秦王聽了勃然大怒,不肯答應。藺相如又端起缶走過去,獻給秦王,秦王還是不肯敲。藺相如見狀便揚聲道:「現在我離大王只有五步,如果大王不答應,我拼著一死,也要濺你一身血。」大有和秦王拼命之意。

  秦王的侍衛看到秦王受到脅迫,慌忙拔出刀來,要殺藺相如。藺相如瞪著雙眼,大喝一聲,嚇得侍衛連連後退,秦王心裡很不高興,也只好勉強在缶上敲了幾下。

  藺相如回頭叫來趙國的御史,也把這件事情記下來:某年某月某日,趙王和秦王在澠池宴會,趙王命秦王敲缶助興。

  秦國的大臣們見秦王沒有佔便宜,就說:「請趙王獻出十五座城地為秦王祝福!」藺相如也不示弱,說:「請秦王拿咸陽為趙王祝福!」

  一直到酒筵結束,藺相如為了維護國家的尊嚴,機智勇敢地同秦國君臣進行了針鋒相對、不屈不撓的鬥爭,挫敗了秦國的圖謀。

  秦國也知道廉頗率領大軍駐紮在邊境上,使用武力也得不到好處,便只好恭恭敬敬送趙國君臣回國。以後,秦、趙間暫時停止了戰爭。

避其鋒芒

  趙惠文王因藺相如辦外交有功,拜藺相如為上卿,官位在廉頗大將之上。廉頗便因此心中萌生不快之意,他居功自傲,很不服氣,揚言要當面侮辱藺相如。

  當藺相如知道後,不願意和廉頗爭位次先後,便處處留意,避讓廉頗,上朝時假稱有病,以便迴避。 有一次,有一次,藺相如乘車外出,遠遠望見廉頗騎著高頭大馬迎面而來,急忙叫手下人把車趕到小巷裡避開。相如的門客便以為相如害怕廉頗,非常氣憤。

顧全大局

   藺相如對他們解釋說:「依你們看來,是廉將軍厲害呢,還是秦王厲害呢?」

  門客們說道:「當然是秦王厲害了。」

  藺相如回道:「對了,秦王這樣威焰萬丈,我卻在朝堂上斥責他,侮辱他的臣子們,難道我就單獨害怕一個廉將軍嗎?不過我想,強暴的秦國之所以不敢對趙國用兵,正是因為有廉將軍和我兩個人在啊,如果兩個老虎相搏鬥起來,那情勢發展下去,一定不能一起生存,這正合秦國的心意,我對廉將軍一再退讓,正是以國家利益為重,把私人恩怨的小事拋在腦後啊!」

負荊請罪

  而藺相如這番話,使他手下的人極為感動。相如手下的人也學習藺相如的樣子,對廉頗手下的人處處謙讓。

  此事傳到了廉頗的耳中,廉頗為相如如此寬大的胸懷深深感動,更覺得自己十分慚愧。於是便脫掉上衣,在背上綁了一根荊杖,請人領到相如家請罪,並沉痛地說道:「我是個粗陋淺薄之人,真想不到丞相對我如此寬容」。

  藺相如見廉頗態度真誠,便親自解下他背上的荊杖,請他坐下,兩人坦誠暢敘,從此誓同生死,成為至交。負荊請罪一詞便是自此衍生而出。〈其後廉頗的失勢,與藺相如的逝世有著莫大的關係,關於此點,夢得會再發文補述〉

死亡之謎

  關於藺相如逝世的情況,沒有完整文字記載。民間有兩種傳說法,一說「澠池會」之後,秦意出兵攻趙,趙王便以太子郚作為秦國人質,以求和平。趙王憐太子可憐,派相如赴秦地侍太子。不料太子在秦得急症而亡,相如因此獲罪,被處極刑。

  一說趙悼襄王時,秦攻趙,廉頗子廉丕應戰慘敗,藺相如聞訊驚叫口吐鮮血而死。這些傳說都不足為憑。倒是《史記·廉頗藺相如列傳》趙孝成王七年「藺相如病篤」的話。看來病死的可能性比較大,而且是死在趙國首都邯鄲任所。

後記

  一如往常的,就由夢得來做個總結吧,夢得認為藺相如是從古至今難得一見的帥材,對趙國國君忠心耿耿,從無怨言,一心為趙國的安危利益著想,實是千年不遇的奇才。

  從「完璧歸趙」這個故事中,令人體會到藺相如考慮事情考慮得非常全面,而且有勇有謀,竟敢在一國之君面前非常放肆地說話,對四周武士視若無物,這種膽量的確令人佩服。

  而令人惋惜的一點便是,若當時趙王若是肯聽從藺相如的建議,對秦之戰由廉頗來擔任統帥的話,我想大概就不會發生「長平之役」那樣的慘劇吧!

  此戰結果,趙國士兵被秦將白起給坑殺了四十萬人〈保守估計,因為在長平之戰時,趙國投入戰役的人數約為四十五萬〉

 

 

如欲引用本文,請注明文章來源:三國小宇宙

arrow
arrow

    靈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