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欲引用本文,請注明文章來源:三國小宇宙

前言

此為夢得最早於論壇發表的文章,雖說看過的人應該有不少〈此文被轉貼的很嚴重〉,但畢竟是自己的心血,使終難以割捨,故而移來本格子。

縱觀三國史不難發現,那些武藝高超的猛將,好像只有蜀漢、曹魏才有的,而東吳好像沒啥猛將,若東吳沒有猛將的話,那東吳的政權又怎會比蜀漢、曹魏要來的久呢?

只能怪東吳的周瑜、陸遜把其他良將的鋒頭都給搶光了。而夢得今次要介紹的人物,其勇猛絕不下於蜀漢、曹魏的「五虎大將」!此人便是太史慈。〈其實他也是個外地人,只是他跳槽到東吳罷了XD〉

急抵洛陽

黃沙滾滾,只見官道上一匹駿馬向風一般的狂奔,鐵蹄所揚起的沙塵,有如鋪天蓋地之勢,銳不可擋。而乘坐於馬背上的人,則是一名年輕小伙子,眼見此人身長身長七尺七寸,臉上留著一把美鬚髯,此人便是本文的主角,太史慈。

太史慈字子義,東萊黃縣人也。猿臂善射,弦不虛發。自少已十分好學,後擔任本郡奏曹史。

當時本郡與本州之間有嫌隙糾紛,是非曲直不能分,而結案的判決多以先讓有「司」(掌刑賞之官吏)先知事者較有利。

其實本州的奏章已先發去有司處,郡守恐怕落後不利,於是求取可為使者的人。太史慈時年二十一歲,被選為使,而此刻便是太史慈有任在身,故而策馬狂奔,

只見太史慈將手中的馬鞭朝著馬兒鞭打一下,口中直說道:「只差一點,洛陽就快到了,馬兒、你再忍一忍,待大事一了,我定會讓你休息個夠」。一人一馬朝向洛陽疾馳……

劫章大計

一到了洛陽後,太史慈首先到公車門前等候,待見州吏亦至,才開始求通上章。太史慈假意 對著州吏問道:「君也是前來欲求通章的嗎?」

州吏答道:「是的。」太史慈複又問道:「奏章在哪裡?」州吏說道:「在車上。」太史慈便說道:「奏章題署之處確然無誤嗎? 可否取來一視。」州吏殊不知太史慈乃是東萊人,便取出奏章相與。

誰知太史慈先已藏刀於懷,取過州章,便提刀截而毀之。州吏大驚高呼,叫道:「有人毀壞我的奏章!」太史慈便將州吏帶至車間,對他說道:「假使你沒有取出奏章給我,我也不能將其損壞,我們的吉凶禍福恐怕都會相等無免,不見得只有我獨受此罪。與其坐而待斃,不若我們俱同出走逃亡,至少可以保存性命,也不必無謂受刑。」

州吏疑惑地問:「你為本郡而毀壞我的奏章,已經成功,怎麼也要逃亡?」太史慈便答道:「在下初時受本郡所遣,只是負責來視察你們的州章是否已經上通而已。但我所做的事卻太過激烈,以致損毀公章。如今即使見還,恐怕亦會因此見受譴責刑罰, 因此希望一起逃去。」

於是州吏相信太史慈所言,乃於即日俱逃。但太史慈與州吏出城後,卻潛遁回城通傳郡章,完成使命。州家知其事,再遣另一吏員往洛陽通章,但有司卻以先得郡章的原因,不復查察此案,於是州家受其短。

太史慈由是知名於世,但他亦成為州家所仇視的人物,為免受到無妄之災,乃避居於遼東。

北海之圍

北海相孔融聞知太史慈此事,十分稱奇,於是數次遣人動問太史慈的母親,并奉送贈禮作饋致意。

此際適逢孔融為對付黃巾暴寇,出屯於都昌,卻被黃巾賊管亥所圍困。太史慈自從遼東返家後,母親對他說道:「雖然你和孔北海未嘗相見,但自從你出行後,北海對我贍恤殷勤,比起故人舊親,有過之而無不及;他如今為賊所圍困,你應該赴身相助。」

於是太史慈留家三日後,便獨自徑往都昌而行。當時賊圍尚未太密,於是太史慈乘夜伺隙,衝入重圍見孔融,便要求他出兵討賊。孔融不聽其言,只一心等待 外援。但外救未至,而賊圍日逼。

孔融乃欲告急於平原相劉備,可惜城中無人願出重圍,太史慈便自求請試一行。孔融便說道:「現今賊圍甚密,眾人皆說難以突圍, 你雖有壯志,但這始終是太艱難的事罷?」

太史慈答道:「昔日府君傾意照料家母,家母感戴府君恩遇,方才遣慈來相助府君之急;這是因為慈應有可取之處,此來 必能有益於府君。如今眾人說不可突圍,若果慈也說不可,這樣豈是府君所以愛顧之情誼和家母所以遣慈之本意呢?情勢已急,希望府君不要懷疑。」孔融這才同意其事。

殺出重圍

於是太史慈嚴裝飽食,待天明之際,便帶上箭囊,攝弓上馬,引著兩騎馬自隨身後,各撐著一個箭靶,開門直出城門。外圍下的賊眾見狀後皆十分驚駭,兵馬互出防備。

但太史慈只引馬來至城壕邊,插好箭靶,出而習射,習射完畢,便入門回城。明晨亦復如此,外圍下人或有站起戒備,或有躺臥不顧,於是太史慈再置好箭靶, 習射完畢,再入門回城。又明晨如此復出,外圍下人再沒有站起戒備,於是太史慈快馬加鞭直突重圍中顧馳而去。待得群賊覺知,太史慈已越重圍,回顧取弓箭射殺數人,皆應弦而倒,因此無人敢去追趕

求援劉備

終於,太史慈抵達平原,便立即向劉備游說:「慈乃東萊之鄙人,與孔北海無骨肉之親,亦非鄉黨之友,只是因為慕名同志而相 知,兼有分災共患之情義。方今管亥暴亂,北海被圍,孤窮無援,危在旦夕。久聞使君向有仁義之名,更能救人急難,因此北海正盼待貴助,更使慈甘冒刀刃之險, 突出重圍,從萬死之中託言於使君,惟望使君存知此事。」

劉備乃斂容答道:「孔北海也知世間有劉備嗎!」隨即便派遣精兵三千人隨太史慈返都昌。

賊眾聞知援兵已至,都忙解圍散走。孔融得濟無事,更加重視太史慈,激動著說道:「你真是我的少友啊。」事情過後,太史慈還啟其母親,母親也說道:「我很慶幸你得以報答孔北海啊!」

棋逢對手

揚州刺史劉繇與太史慈同郡,自太史慈離開遼東回來後,未與之相見,於是太史慈亦渡江到曲阿相視劉繇,而此刻孫策已攻至東阿。

有人勸劉繇可以任用太史慈為大將,以拒孫策,劉繇卻說:「我若用子義,許子將必會笑我不識用人。」於是乎只令太史慈偵視軍情。太史慈獨與一騎小卒行至神亭之時便遇上了敵陣的人馬。

那是十三個騎兵,光從他們所穿著的盔甲看來,想必身份極為崇高,只見十三騎中有一騎先走了出來,對著太史慈說道:「小子!別擋大爺我的路,小心沒命。」

太史慈仔細的端詳此人,只見此人身形魁梧,臉上掛著一絲懶洋洋的笑意,但渾身散發出一股極為威嚴的霸氣。不知此人何許人也,太史慈心中不斷的思索著。

「叫你讓路沒聽到啊!」此人似乎不耐煩了,手中長槍直往太史慈身上襲至,太史慈不假思索,便舉起手中的短戟格擋,只見火星四濺,兩人皆被震退一步,太史慈心中震驚對方的勇猛,只見那人愣了一下,大笑道:「有意思!小子再來吧」。

語畢,手中的長槍化為一道長虹向太史慈攻來,太使慈不甘勢弱的予以還擊。

就這樣雙方你來我往的戰了幾十回合,終於那人刺倒太史慈的座下馬,更攬得太史慈繫於頸後的手戟,而太史慈亦搶得那人的頭盔。直至兩家軍隊並至神亭,二人才罷戰解散。

臨走前,那人對著太史慈說道:「小子!你是我孫伯苻一生中所遇過最強的對手,咱們後會有期啦」。語畢便策馬離去。

「我剛剛對打的人竟是“小霸王”孫策。」太史慈自言自語地說道。其後太史慈守護劉繇敗奔豫章,遁走於蕪湖,逃入山中,而稱丹楊太守。

同時,孫策已經平定宣城以東一帶,惟涇縣以西有六縣尚未平服。太史慈即進駐涇縣,屯兵 立府,為山越所附。

後孫策親自攻討涇縣,此次終於囚執太史慈。

當孫策見到太史慈之後,即為其解縛,握著其手說道:「還記得神亭一戰嗎?如果卿當時將我生獲,你會怎樣處置我?」太史慈說道:「不可知也。」孫策大笑,說道:「今後之路,我當與卿共闖。」

信守承諾

之後孫策即拜太史慈為門下督,還吳後授以兵權,拜折衝中郎將。後來劉繇喪於豫章,其部下士眾萬餘人無人可附,孫策便命太史慈前往安撫兵眾。

左右皆說:「太史慈必北 去而不還了。」孫策卻深具信心地說道:「子義他捨棄了我,還可以投奔誰呢?」更替其餞行送別至昌門,臨行時握著太史慈的手腕問道:「何時能夠回來?」太史慈答道:「不過六十日。」果然如期而返。

曹操挖角

當時有劉表從子劉磐,十分驍勇,數度作寇於艾、西安諸縣。孫策於是分海昏、建昌作左右共六縣,並以太史慈為建昌都尉,兼治海昏,并督諸將共拒劉磐。劉磐自此絕跡不復為寇。

太史慈的射術確是史上有名的。他跟從孫策討伐麻保賊,有一賊於屯裏城樓上毀罵孫策軍,並以手挽著樓棼(城樓上的柱子),太史慈便引弓射之,箭矢更然貫穿手 腕,更反牢牢釘在樓棼上,圍外萬人無不稱善。

曹操聞其威名,便向太史慈寄了一封書信,以篋封之,內無多物,而放了少量當歸,寓意太史慈應當向其投誠,由此便可得知連曹操也很看重太史慈了。

後來孫權統事,以太史慈能克制劉磐,遂委以南方諸大事。

灑然一笑

公元二零六年,太史慈躺在自宅的床上,那年太史慈四十一歲,其子太史亨坐於太史慈身旁,而周圍也有著不少人。

只見太史慈氣若游絲,輕手對太史亨招了一下手,太史亨立即將身體湊到乃父身上,太史慈對著其子輕聲嘆息道:「大丈夫生於世上,應當帶著七尺長劍,以升於天子階堂。如今所志未從,奈何卻要死啊!」。太史慈語畢便往上看了一眼。

就在此時一個再熟悉不過的身影出現了,那是孫策!他依舊一副懶洋洋的笑意,對著太史慈輕笑道:「我們好像都還沒再認真的打一場了吧!手癢死了,怎樣,子義你敢不敢再來一場」。

「我正求之不得呢,上回是我太大意,來就來」。太史慈笑了‧‧‧‧

後記

夢得個人替太史慈的英年早逝,感到十分的可惜,想必羅貫中,小羅也有同小弟一樣的想法吧!所以小羅才會在其著作的《三國演義》裡替太史慈續命吧!

〈以下為三國演義描述的太史慈〉

就是三國演義中太史慈亦在赤壁之戰與合肥之戰中登場,而太史慈是在第二場合肥之戰與曹將張遼對壘時,中箭身亡。

赤壁之戰是在公元 208 年開打,第二場合肥之戰是在 215 年開打,換句話說,在正史裡面早就逝世的太史慈(公元 206 年逝世),小羅幫太史慈添加了九年的壽命=.=”

本文中亦有夢得個人揉合了少量的小說原素,目的還是希望各位大大方便閱讀本文,因為得仔講解的乃是正史〈正史通常比較悶〉老話一句,夢得沒動過正史原本的骨架。

 

資料來源:

《三國志‧太史慈傳》、維基百科

arrow
arrow

    靈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